Saturday, 05 October, 2024

2020 非關劇場評論共學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會員,集合戲劇工作者與評論人,進行學術文化交流。台灣分會於2006登記立案,2017重啟運作。

【非關劇場評論共學】計劃,由協會成員自主申請,共同策劃。

【協會策劃】劇評人國際駐節經驗分享會

2017年重啟運作的台灣分會,每年都有機會與世界各地的藝術節交流合作,派任劇評人前往觀察,並將經驗帶回台灣。

本次駐節分享會將分成台北及台南兩個場次,邀請在2019-2020間,受派任前往亞洲(澳門、中國烏鎮)及歐洲(斯洛伐克)的青年劇評人們,分享他們的觀察。活動主持人也將為觀眾介紹國際劇評人協會對於全球青年劇評人的培育機制,以及IATC台灣分會的近期任務。歡迎有興趣參與劇評及對國際展節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前來交流。

(第一場)2020/07/22(三)19:00-21:30

台北,藝言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51巷12弄2號)

主題:澳門城市藝穗節、斯洛伐克New Drama Festival。

分享:印卡、簡韋樵、黃馨儀、李蘄寬、張敦智(IATC會員、外派駐節代表)

主持:吳思鋒(IATC理事長)、余岱融(IATC副理事長)

(第二場)2020/08/11(二)19:00-21:30

台南,海馬迴光畫館(台南中西區成功路83號)

主題:澳門城市藝穗節、中國烏鎮藝術節

分享:張懿文、梁家綺、譚凱聰、陳明緯、洪姿宇(IATC會員、外派駐節代表)

主持:黃佩蔚(IATC秘書長)、吳岳霖(IATC理事)

【特別企劃】時間慢-梨園戲肢體x身體論系列講座

(第一場)2020/08/13(四)19:00-21:30

花蓮,孩好書屋

分享:盧宏文&富世漫步劇場成員

主題:身體的(不)在場

內容:

潛藏在「富世漫步」演出計畫中的間諜劇評,在8月的講座將浮出水面,並邀請甫於花蓮結束演出的「富世漫步」演出成員一同參與,分享此次參與計畫所經歷到的經驗、關係和對於部落及劇場的發展想像。而在近一年的創作過程裡,素人身體的在場和不在場,與劇場美學的成立互為表裡,各方慾望間的交織亦透過身體所「體現」,本次講座將梳理相關的觀察與想法,並讓參與的素人夥伴們,有機會為自己發聲。

(第二場)2020/08/15(六)19:00-21:30 花蓮,時光1939

示範演出、主講:林雅嵐(梨園戲表演家)

回應:徐思婷(身心工作者)

主持:盧宏文

主題:身體的慢時間(含梨園戲示範演出)

內容:

由梨園戲表演藝術家林雅嵐,帶來片段的梨園戲示範演出,並解說梨園戲的源流及如何欣賞梨園戲之美。因為主講者林雅嵐同時有許多跨界演出的經驗,講座內容亦會從傳統戲曲對演員的訓練出發,談及這些功法如何形塑一名表演者的存在,並由花蓮持續帶領身心中軸訓練的身心工作者徐思婷,以她的觀點,對梨園戲身體運用方式來進行回應。

(第三場)2020/08/21(五)19:00-21:30 花蓮,孩好書屋

主講:Moli Kati(摩力·旮禾地)XAwa(劉于仙)

主持:盧宏文

主題:身體的時間亂流

內容:

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Moli Kati同時是理髮師、文史工作者、畫家,又是行為藝術表演者,而嫁到部落的Awa,除了有藝術表演工作者及藝術行政的身分之外,近年也積極學習、推廣阿美族語,並同時試著讓阿美族語與自己的母語-臺語並行。在兩人的行為藝術、繪畫,或策展實踐中,都能感受到多股時間線正相互擾動或並行,傳統的時間將逝,在積極的追趕之際,現代性所帶來的暴力與斷裂亦未曾休止,在這些時間亂流間,兩位講者將透過闡明自己的身體實踐,來表述創作者是如何回應,又如何自處。

【講座】搭建欣賞的橋樑_八家將與我有什麼關係?

2020/08/26(四)19:00-21:30

台北,藝言堂

分享:劉祐誠(IATC會員、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博士生)

主持:吳岳霖(IATC理事)

近年來台灣的表演團體,雖然隱微卻逐漸興起一股以台灣陣頭表演為基底,透過表演團隊的創意再製一個全新的表演節目。這些表演作品,雖然沒有激起一股競相模仿的風潮,但是這些表演推出的作品,例如圓劇團《悲傷ㄟ曼波》、明日和合製作所《半仙》、貪食德工作坊《陰間條例》或即將演出林宜瑾《吃土》,都得到相當亮麗的票房成績。

無論弄撓、乩童、北管或是八家將,它們經常是儀式慶典下的部分組成。這些作品的創作動機,其共同的原因都是不捨這些傳統藝術再不認識,可能就無法傳承。我想做這場關於八家將的講座,其提前是想拋給觀眾一個問題:如果它們消失了,對你的生活真的有影響?如果它真的影響你的生活,究竟是陣頭的哪個部分感動你?

本次的講座對象,是以嘉義震安宮振祐堂八家將相當著名的坐炮開始談起。只是面對這個既神秘又是大家相當有興趣的八家將,我不以基礎的民俗知識作為講座的終點,希望透過表演界探尋的舞台魅力這一視角,能夠讓觀眾思考為何我們的生活需要八家將,甚至是民俗陣頭。

【講座】從十九世紀散文詩革命對實驗劇場語言的影響談起

2020/7/30(四)19:00-21:30

台北,藝言堂

分享:印卡(IATC會員、作家、評論人)

散文詩革命對於法國劇場來說,產生了口語與節奏語言的分裂。此以講座將把實驗劇場與歌劇語言放回文學革命的框架,說明19世紀在台詞上在劇場中產生日常性與實驗性的兩種表現。並以討論殖民地時期吳坤煌在築地小劇場、三一劇場中所謂的詩精神在當時現代化與歌謠塑造張力下今天如何解讀、如何再資源化成為當代劇場的思考。

【講座】場域、記憶、身體感 台中特定場域藝術發展觀察

2020/10/20(二)19:00-21:30 台中,亞米藝廊

分享:陳元棠(IATC會員、景向劇團藝術總監)

主持:黃佩蔚(IATC秘書長)

本講座由在台中長期經營的劇評人陳元棠與大家分享,身為一個台中劇場工作者,對台中市區的特定場域藝術發展歷程之參與和觀察。在台中,除近年歌劇院的發起作用,事實上,藝術創作者仍是散落各地,藝術評論者更是少有聯繫,透過本講題,將探究台中的城市個性,於歌劇院出現前後,討論劇場與城市的互動關係,以及在都市更新的過程中,如何透過藝術過程探究場域的記憶?由於自身研究、劇場操作過程,與2018澳門藝術節駐節經驗,或可對台中特定場域藝術發展提出想法。

一、台中毛毛蟲公車之地景觀察:從都市到海邊,從柏油路到紅土,從舒適圈到邊界

二、台中特定場域藝術運用回顧,「商業空間、廢棄空間、公共空間」之觀看與身體經驗

三、在地劇團的嘗試(除了歌劇院之外)

四、來,在台中看戲的更多思考

參考文章:

陳元棠。修復的詮釋、歷史的想像,未來的連結「串遊季REUSE」。台新藝術基金會「artalk藝論紛紛」: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20030301

【讀書會】劇場雜誌及其複象

*建議參與條件(二擇一):iatc會員 或 《劇場》雜誌讀者

*參與工作坊者,可獲得 《劇場》雜誌全期數目錄影本(現場領取,一人一份)

*策劃/主持:黃資婷(成大建築博士)

1965年《劇場》雜誌創刊,於1967年因諸多因素宣告停刊,這段期間共出版9期,譯介不少西方文藝理論與哲學思潮,也翻譯許多具有現代主義與荒謬主義色彩的劇本,最著名如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尤金伊歐尼斯科《椅子》等,在劇場、電影、視覺藝術、文學等領域皆掀起不小波瀾,亦有不少研究成果等待釐清與爬梳。本計畫預計舉辦兩堂讀書會,除了邀請大家一起重讀《劇場》雜誌外,第一場預計邀請麥樂文從港台電影交涉的視角來和與會人員分享《劇場》雜誌與《中國學生周報》、《文季》等刊物之間的對照,第二場預計邀請蘇育賢來分享他2017年作品《石膏鑼》與2020北美館「未完成,黃華成」中重新演繹黃華成《先知》,以及紀錄片《工寮》與《劇場》雜誌的互文。

(第一場)2020/08/12(三)19:00-21:30

台南,瀞劇場

講師:麥樂文(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成功大學台文所博士生。台漂港人)

(第二場)2020/08/27(四)19:00-21:30

台南,瀞劇場

講師:蘇育賢(藝術家,第1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得主)

策劃人與邀請講師介紹:

麥樂文: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成功大學台文所博士候選人。台漂港人。

蘇育賢:

藝術家,1982 年出生於台灣台南,第1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得主,代表作品《東和五金》、《花山牆》、《石膏鑼》、《工寮》等。

黃資婷:

成大中文博士候選人,成大建築博士,著有《雙聲・雙身:當代電影中的分裂主體研究》。

【讀書會】保險與金融-給評論人的基礎財務規劃

*策劃:李蘄寬(文字工作者)

根據IATC台灣分會,2020年針對新冠疫情影響的內部問卷調查統計,高達八成的會員從事評論以外的工作,亦有六成的會員主要經濟來源為非評論收入。此資料或能一窺目前評論人的職場生態:自由接案、多重技能與角色、收入來源破碎化,關於職業狀態的描述,也適用於其他類型的文化工作者。

面對不穩定的勞動環境,穩健的財務規劃是必要的後盾,以支持評論人持續透入藝術相關工作。這次讀書會的目標,是要向藝術工作者們介紹基礎的理財觀念,並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商品。

活動將分成兩日、兩種主題進行,除了邀請專業經理人為特定職種對象設計內容,並採取小班讀書會形式,強化討論密度。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同經驗交流。

(第一場:金融篇)2020/07/23(四)19:00-21:30

台北,藝言堂

講師:趙毅(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雙主修金融及管理,副修電影)

主持:李蘄寬(文字工作者)

・金錢的時間價值

・金融市場概況

・股票分析基礎

・簡易財務報表分析

・簡易金融衍生性商品介紹

(第二場:保險篇)2020/07/28(二)19:00-21:30

台北,藝言堂

講師:黃大山(錠嵂保險經紀人區經理、前劇場工作者)

主持:李蘄寬(文字工作者)

・保險的種類:基礎介紹

・保險的好處

・有限預算內的保險商品

・保險:自由工作者的一份保障?

・保險與稅務的關係

【工作坊】書評&劇評-評論跨界

*策劃:郝妮爾(IATC會員、向予書苑負責人)

2020/09/03(四)19:00-21:30

宜蘭,向予書苑

帶領主持:郝妮爾(IATC會員、向予書苑負責人)

特邀來賓:范銘如(國立政治大學台文所特聘教授)

本活動邀請撰寫書評的創作者 ,和向予書苑負責人,同時也是集作家、劇評、記者身分為一身的郝妮爾,一同進行一場「書評&劇評-評論跨界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會提到我們從創作出發,帶學員如何「從文學的角度」欣賞一本書、一齣戲。工作坊中也會由帶領者和講師一同試著針對一篇文章,引領學員寫出一短評,並彼此共同分享、討論。

【工作坊】從遊戲到劇場_探索劇場參與的主體設計

*策劃:黃馨儀(應用劇場工作者)

當 #參與式劇場 #沈浸式劇場 成為近年表演藝術界的熱門關鍵字,觀眾為應當引入的主體,在此之下,作為創作者與評論人,我們可以如何更有意識、並多元去理解和拆解並且共同經歷「參與」的發生?

本工作坊分三部分。第一場 #遊戲設計 將邀請聚樂邦共同創辦人吳亞軒,以實例分享拆解如何藉由「議題—故事—遊戲」來引人觀眾,看見遊戲體驗的改變力量。第二場 #民眾劇場 則由應用劇場工作者黃馨儀帶領,從民眾劇場的理念出發,藉由巴西被壓迫者劇場創發者奧古斯托·波瓦的劇場遊戲做切面,以工作坊實際體驗遊戲與改變的可能進程。第三場則為 #劇場參與 共同討論,共同梳理與思考觀演關係的交互、參與式劇場的可能。

邀請講師介紹:

吳亞軒(聚樂邦共同創辦人|體驗設計師)

東吳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成立聚樂邦前,主要在資訊公司擔任使用者經驗設計師。2014年參與台北市儲備社區規劃師培訓,開始關注社區設計,並於2015年和夥伴成立「來坐夥共享空間」,進一步以此為據點,逐步投入信義區的社區營造事務。以上歷程,讓亞軒更加深對行為經濟學的理解並擴大體驗設計的應用範疇。成立聚樂邦後,也因興趣使然,持續探索遊戲與敘事的關係,認為讓玩家親身體驗一個好故事,是非常美好的事。

專長:#前期企劃 #議題分析 #劇情設計 #體驗設計

黃馨儀(應用劇場工作者|評論人)

德國羅斯托克音樂與戲劇學院,戲劇教育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2015年回台後多與差事劇團、台灣應用劇場中心合作,藉由戲劇與群眾接觸、探討議題。現為自由接案應用劇場工作者,兼有表演者、工作坊帶領者與評論人身份,持續關注劇場與社會議題的結合,並也以身投入。近年互動演出作品:2017-2020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尋找露西亞》、2019 聚樂邦X桃園市文化局《穿越照相館》、聚樂邦X台北社造祭《最佳小民獎》、2019-2020 未指稱共作場《無法對白》。

關鍵字: #觀演關係 #地方可能 #劇場作為革命的預演

(第一場)9/8(二)19:00-21:30

台北,藝言堂

講師:吳亞軒(聚樂邦共同創辦人|體驗設計師)

*人數上限20人

(第二場)9/15(二)19:00-21:30

台北,藝言堂

帶領:黃馨儀(應用劇場工作者)

*人數上限15人

(第三場)9/22(二)19:00-21:30

台北,空總西服務中心二樓

主持:黃馨儀(應用劇場工作者)

*人數上限20人

【工作坊】動靜皆宜-崑曲身段體驗

*人數限制:15名

*IATC會員+台北崑曲研習社社員 優先

*策劃/主持:韓昌雲(IATC會員、台北崑曲研習社社長、世新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常有人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門道是什麼?能吃嗎?有形狀嗎?如果不自己親身體驗,又怎能理解傳統戲曲追求的身體線條、力度、美感?

崑曲從家樂、家班再發展到職業戲班的過程當中,保留了近距離觀賞的美感要求,同時又在文人士大夫階層的薰陶下,保留了傳統書畫所講求的虛實相間、留白、對稱等要求。玄虛一點說,崑曲身段講究氣質、講究韻味,霸氣一點說,好不好看都看祖師爺賞不賞飯吃。究竟我們能不能用現代人聽得懂的語言,來溝通交流一下,什麼是雅?怎麼樣才美?

崑曲傳統身段經常被以各種「規範」來理解,但若以劇場性的眼光重新審視,可以體察戲曲如何藉身體創造出其表演性與舞蹈語彙。

本次工作坊擬邀請無垢舞蹈劇場資深表演者、崑曲曲友鄭傑文,帶領大家認識身體表演與崑曲身段的關係,體驗自由的身體如何從核心次第延伸,點、線、面、體地形成崑曲的規範與姿態,進而更接近崑曲表演的「門道」。

2020/09/29(二)19:00-21:30

台北,壹玖(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19號4樓)

帶領:鄭傑文(無垢舞蹈劇場資深表演者、崑曲曲友)

【工作坊】評論書寫的體感經驗

*人數限制:15名

*適合報名者:對評論書寫有興趣的初學者

*適合年齡:18歲以上

*台北及台南場次,內容相同。

帶領:張吉米(IATC會員、梗劇場負責人)

這是一堂結合身體與思維的課程。一直以來,文字書寫一直被視為僅只發生腦中的工作,實際上書寫本身就是一場演出,它是將舞台設定在紙本或網路上的演出,觀眾(讀者)透過文字的符號轉換成各種情境,隨著書寫者的文筆,進入其獨特的空間。然而,書寫與身體表演看似完全無關,但身體的操作與文字符號的操作原理是幾乎一致,而且彼此交互影響,這場工作坊將以身體訓練的方式進行文字的書寫練習,讓評論文字也可以是一場身體演出。透過各種簡單的活動,讓參與者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書寫,並實際身體力行,經歷一場書寫體驗,進而思考文字的身體感。

(第一場)2020/10/06(二)19:00-21:30 台北(場地另行通知)

(第二場)2020/10/07(二)19:00-21:30 台南,瀞劇場

指導:文化部

主辦: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協辦:藝言堂

場地支持:

台北_藝言堂、壹玖。

台中_亞米藝廊。

台南_海馬迴光畫館、瀞劇場。

宜蘭_向予書苑。

花蓮_孩好書屋、時光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