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1/19 – 01/21
地點: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台北市仁愛路三段55號 )
2017年重整會員名單與組織架構的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Taiwan),2018年1月啟辦「IATC TW 2018年度論壇」,並置作品、生態現象為兩條軸線,關照前一年度重要的創作及影響,或極具爭議的政策和事件,激發論辯,促進對話。並透過論壇內容之記錄整理、公開發表,增加公眾關注的接點,逐步累積劇場(評論)本身的基礎資料,嘗試建構劇場公共領域的可能。
「年度觀察」,台灣分會與香港分會、澳門劇場文化學會合作,邀請該組織選派評論人代表前來,透過一部作品、一組現象或一項新政策,做為閱讀、觀察當地劇場美學衍異,乃至文化生態脈動的切片。「移動和空間」、「藝術組織、政策與媒體」,亦進而開展背後複雜的思考與實作的課題。
透過區域對話的開展,用意不僅在於開始認識彼此,更在於藉由評論人的敏感度與論述力,在各自的差異之上,尋找共同面臨的處境,互相分享面對的方法。這是一項朝向常態舉辦的論壇計畫,做為長期構思、研究、運作的基礎。這項計畫也將依隨會員各自接觸、浸淫的區域對話網絡,蔓生更寬闊的,台灣與世界對話的文化空間。
【論壇場次與內容】
第一天 1/19
第一場:年度觀察-作品篇
主持:吳岳霖
18:30 – 20:00 港澳篇
發表:
陳國慧(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Lawrence(澳門藝評人)
20:00 – 20:10 休息
20:10 – 21:40 台灣篇
發表:
紀慧玲(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陳雅萍(臺北藝術大學舞蹈所副教授兼所長)
第二天 1/20
第二場:年度觀察-現象篇
主持:林乃文、莫嵐蘭
09:30 – 11:00 港澳篇
發表:
鄭威鵬(小西)(香港藝評人)、莫兆忠(澳門《劇場.閱讀》主編)
11:00 – 11:10 休息
11:10 – 12:40 台灣篇
發表:
楊美英(資深創作與評論人、那個劇團藝術總監)、陳彥儒與蔡淳任(「聽寫 L’Harmonie」共同創辦人)
12:40 – 13:40 午餐
第三場:移動和空間
13:40 – 16:10 空間營運和藝術實踐
主持:周伶芝
與談:姚立群(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周琍敏(松山文創園區執行總監)、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16:10 – 16:30 茶敘
16:30 – 19:00 新移民/移工的文化實踐
主持:林正尉
與談:袁緒文(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研究助理)、李岳軒(《移人》編輯總監)、Mario Subeldia(在臺菲律賓移工、沙畫家、臺北市街頭藝人)、賴淑雅(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負責人)
第三天 1/21
第四場:藝術組織、政策與媒體
09:30 – 12:00 評論書寫與實踐場域
主持:王威智
與談:陳泰松(台新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黎家齊(《PAR表演藝術》雜誌總編輯)、許伯崧(UDN鳴人堂主編)
12:00 – 13:00 午餐
13:00 – 15:30 藝術組織與文化生態
主持:黃佩蔚
與談:吳維緯(高雄藝起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林文藻(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理事長)、劉俊裕(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長)
15:30 – 16:00 茶敘
第五場:總結座談
16:00 – 18:00 評論的在地性
主持:陳佾均
與談:鄭威鵬(小西)(港)、王聖閎、郭亮廷
主辦: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協辦: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合作:國際演藝家評論協會(香港分會)、澳門劇場文化學會
贊助: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