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3 August, 2025

【表演漫遊錄】這次坐上車,不為抵達——移動經驗中的表演


文|梁家綺

 

窗景沿路轉換,乘客隨車搖晃,博愛座上伯伯打盹神遊,穿制服掛耳機的學生苦著臉,套裝人士極度厭世——公車、火車、捷運上的風景,是大眾並不陌生的現代移動經驗。非起點也非終點的中介狀態,既要與大量陌生人相遇,又得捱著身子坐在一起,只好創造自我保護的疏離,滑手機看串文,po個車上荒腔走板的即時即景,靜默又淡然的觀看眼神,使得運輸途中就像個小型表演場景——行禮如儀的日常,誰說生活不是一場戲?

影響.新劇場的《喃喃》在公車上演出,利用交通運輸時空令人玩味的表演性質,拆解前台與後台攤在掌心。觀眾透過特定的手機應用程式成為接收者,螢幕浮出一則則主角的囈語與人際網絡訊息;另一方面,觀眾也凝視著公車裡背單字的男孩,或途中狼狽上車的少女,稱職地作壁上觀、不發一語。雙重的身份使人思索我究竟是主人翁,還是窺視他人內在風景的過客?

 

不論前者後者,觀眾都成為公車表演的臨時演員,完整了整趟車行。而「演員」寫實的日常動作,在接收朋友的死訊後逐步變異,公車在圓環反覆繞著,暈眩如一場消解死亡的夢境,在廣場前漫步,在殯儀館前滯留遊戲,直至海邊驟停。回程只剩青春歌單私密地透過耳機敲打,在我與他者反覆的意識交替中,公車上的個體復歸孤寂。

從公車走下,乘上更能去遠方的火車吧。文學裡的火車,有時是通往異世界的甬道,不論是《銀河鐵道之夜》的小列車奔馳在璀璨如鑽的銀河河床;還是《哈利波特》在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通往霍格華茲的特快列車,從生死彼岸到魔法城堡,尚未抵達前,鐵道輪軸叩咚叩咚,轉動乘客對未知冒險的困惑與盼望。

 

斜槓青年創作體的《列車毛古拉斯,要開了》創造的便是一場充滿幻想的旅程,列車長廣播:「歡迎來到毛古拉斯,別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和那一坨一坨像棉花糖的雲。」從新營到斗六的區間列車過站不停,把窗外嘉南平原的風景納入視域。演員以類小丑的妝容與鮮豔浮誇的衣著引領乘客前往北邊大雪、南方艷陽的烏有之地,冒險小隊與警匪以肢體喜劇追趕跑跳碰,當車門再次打開,一起歡唱過的毛古拉斯民謠的乘客腳步輕盈,灰撲撲的台鐵車站已然戴上魔幻濾鏡。

火車之所以得以遙想奇幻他方,與工業革命發展勾連,在19世紀對人們造成驚異與衝擊,開啟時空壓縮的感覺結構,成為進步與現代性的象徵。有趣的是,在人類已可衝破大氣層進行太空旅行的現在,曾經失速的怪獸儼然成為緩步的沒落之物,搖身成為復古與懷舊的代名詞。雞屎藤舞蹈劇場的《再會啦!黃昏發的末班車》便召喚我們回到過去,以平行時空的概念,在台鐵區間車上開啟三段故事:90年代的愛情火拚、日治時期的戲班女子為愛出走,與終戰那一刻的祖孫分離。

 

儘管台灣縱貫鐵路的發展與日治時期在台殖民的現代化事務建置緊密相連,《再會啦!》走的不是批判或反思殖民現代性的路徑,倒令人想起火車作為各種階級的聚集之所,與陌生人相互遭逢的現代主體經驗,如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蜜柑〉裡向窗外拋擲果子的窮困少女,最後竟使陰暗的主人翁暫時忘卻疲倦。誰知道呢?坐在隔壁的乘客許是亡命天涯之徒,滿載人生故事等待聆聽。

以上的演出都考量了載體——公車或火車——原有的性質、乘客的使用方式,成為敘事或框架。今年夏天剛看完一樣由雞屎藤舞蹈劇場帶來的《天光前——林氏好的離別詩》,使我思考了列車上的表演與載體之間的關係。名為春夏秋冬的四節區間車廂分別上演音樂家「林氏好」的人生切面,當段落結束,觀眾便摩肩擦踵、同時挪動到另一節新場景的車廂,以此取代劇場內的換景換幕。當車廂脫離物自身的意義,變成提供替代的盒子,或故事與火車及其相關的指涉、隱喻連結不深,回到劇場空間內觀賞或許更加聚焦。另則,除了人與人的遭逢,人與物的相遇也值得琢磨,在區間列車搖搖晃晃的身體裡,編排素人演員緩步移動,著實是相互為難,當重心不穩撲倒在乘客身上,真是個害羞的意外插曲。

 

車行如千面女郎,降生在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表演藝術或許很難做到如電影《屍速列車》的癲狂逃竄、《末日列車》永動機式不止息的穿行,但表演藝術的獨特之處,莫過於近乎手工藝的屬性,與在此條件下創造出的幻覺與臨場體感,如《再會吧!》啟動時空裂縫的雜音連結著與觀眾約定的手勢,當觀眾的手在車廂裡翻飛,便留存在身體記憶。

移動中的過渡性空間往往不是用來停留的,但這次坐上車,不為抵達,在目標至上的今日,何嘗不是件美好的事。

 


梁家綺

台南人,讀過中文與戲劇。關注地方節慶與城市紋理、場域空間展演、應用戲劇等表演藝術領域。教過幾年書,偶爾寫字,評論、採訪、散文四散,曾任表演藝術評論台專案評論人、創作陪伴等。體力很差,但喜歡走路,相約漫遊請來信:funfungoliang@gmail.com


【編按】2025年,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與IATC國際劇評人協會開啟合作,以三大主題專欄呈現一系列觀點文章,提供讀者認識表演的多元視角,同步記錄與評析演出現場,讓大眾在欣賞當代表演藝術之際,看熱鬧也見門道。

三大主題專欄:
【表演漫遊錄】:著眼非制式空間中及都會地區以外的演出,帶領讀者漫遊去。
【物件動手腳】:聚焦偶、物件與道具在不同演出中的角色,挖掘它們潛藏與呢喃的話語。
【劇場鬼故事】:打開第三隻眼,召喚劇場裡國族大歷史與個人小歷史的幽魂,從藝術之窗一窺被忽視的過往與記憶。


0 comments on “【表演漫遊錄】這次坐上車,不為抵達——移動經驗中的表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