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4 April, 2024

【開站專題】從感動到行動:藝術行動的過程


與談|田玉文





因為一張照片開始的行動

食安人權立法院演出影片,田玉文提供。

這影片是關於萊豬的行動劇,那是2020年12月21日上午在立法院一樓大廳的一個小呈現,以行動劇的方式跟大家溝通。因爲我自己比較容易被這樣的方式觸動。

之前我們做過一個跟氣候有關的議題。那時,關於這個議題我並沒有特別的感覺,是看到歐洲氣候行動的這張照片感動了我,讓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關心的問題。因為這張照片,開啟了我們做氣候的行動,現在跟大家分享我們行動的過程:

在受到歐洲氣候行動的照片觸動之後,我聚集了一群伙伴,開始排練,同時在不同的媒體上將我們的活動露出。這些是排練過程的照片,我們的伙伴也創作了多張海報,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跟大家溝通,希望氣候變遷的問題能引起更多的公民關注。

最後的行動,我們赤脚徒步從西門町遊行到台北火車站、新光三越站前店、立法院,最後到行政院,遊行途中不定點演出。

2019 Fridays for future氣候演出影片,田玉文提供。





從藻礁踏查思考文化行動

接著我們來談談藻礁,藻礁是無節珊瑚藻類死亡鈣化後,沉積於礫石灘上形成的「植物礁」,平均10年才生成1公分,生長速度緩慢,桃園藻礁是經過數千年生長,才有如今規模。

今4月1日,鍾喬找我、陳小樺,與王墨林、曾啓明等一群人,一起去看藻礁,這趟藻礁踏查由潘忠政老師引導,並為我們解説。這是我們啓動演出的其中一種方式:田野踏查。

潘忠政老師帶領的藻礁導覽。田玉文攝影、提供。

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生態豐富,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養育了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藻礁踏查之後,我們開始思考、討論並行動,除了本來就關心的議題之外,有時也許只是一張照片,或是在接觸踏查以後,覺得想多關心這個議題,於是便會展開行動。

和大家分享這些影像,一方面和大家互動,同時也藉此回應「文化行動如何介入社會運動?」——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透過一張照片,或是直接到議題的現場接觸後,有所感動而產生行動。

另外,郭力昕講到我們這個時代,好像不太容易因為一張照片而感動,我覺得其實是會的。我看到歐洲的一張照片,就引起了我們的行動,所以媒體的傳播是必要的。

踏查完後,我跟陳小樺商量,可能用影片的方式來把踏查、排練或演出的過程給記錄下來;現在自媒體很發達,在FB、IG或其他社群上分享,讓這些事情引起關注;有的時候,我們演員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間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也許並不一樣,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共同討論,一起行動。跟潘忠政老師接觸以後,他也分享了為什麽堅持做這些,我想,至少我們的行動可以引發大家開始去想,開始把自己當成公民去思考、去行動,去關心我們所處的社會及所生活的環境。就好像現在不管是疫情、疫苗的問題,大家都去思考、去關心的話,有些問題是會被發現的,社會也能夠因此而改善。剛剛提到文化行動如何介入社會運動,我想這是我們的方式。

在排練過程中,我們會反覆討論這個議題,例如氣候問題,我們平常坐計程車、開冷氣等,每個演員自身反省,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些不經意的行爲是否導致了環境變化,對其他的物種會產生什麼影響,排練時把自己想像成那些動物——人類是迫害者,演員把自己想像成被迫害者,去感受被迫害者的感受——也許透過這樣的排練與身體行動的堆疊,更能去思考一些問題。

這是我們透過文化行動去介入社會的方式與過程。對我而言,藝術行動、文化行動,一張照片、一個行為真的都能夠引起感動。雖然由於Covid-19疫情三級警戒的關係,我們的藻礁行動劇排練目前暫停進行,但到現在我們仍然是在尋找方法:我們怎麼接觸到它?又如何讓別人接觸到它?這我想跟大家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