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April, 2025

評論是自由的嗎?


文:楊禮榕
(2023年入會,劇場評論人)

 

先有作品才有評論,那麼藉由論析他人作品而產生的文字——評論,是自由的嗎?亦或,評論只是作品附屬品?宣傳工具?票房殺手?結案報告附件?

評論的職責是分析作品,換句話說,評論是邏輯清晰的挑作品毛病,以及保持理智的讚美作品。評論對於筆者來說,無論褒貶,本意都是感謝,感謝作品帶來的非日常魔幻時刻,再把體驗放在框架與視角中反覆咀嚼,回應作品的慾望夠濃烈才能落筆,展開以文字和作品對話的可能性。從上刊擁有公眾性為始,評論是獨立而自由的存在。

在寫作、研究和生存中,評論是自由的嗎?寫作是自由的,雖有領域考量、補助機制、邀約倫理,還有因產業狹小所致,忙於避嫌的人際關係。然而,寫或不寫終究是立場與態度的選擇。畢竟,任何人只要論據清晰合理,都可以公開的、合乎倫理的批判那些讓你怒火攻心的作品。這是筆者最喜歡的評論自由。

評論的研究自由。單一評論的確是依附在演出上,但是透過評論的累積,就能展現深層價值——當代視角與對話機制,甚至成為藝術領域的重要培力。例如,評論人協會推動的全球與在地評論人交流、吳思峰堅守的表演藝術之社會性批判,以及諸多評論人推波助瀾的台灣民間戲曲文化復興。成效最卓越的,實屬由耿一偉老師從衛武營帶起的馬戲評論熱潮。評論的當代性與行動力是難以輕易取代的價值。

評論者的生存自由。目前雖有國藝會評論人專案、表演藝術評論台和《PAR》雜誌提供穩定稿費,但絕大多數評論者都處於苦於溫飽的野戰狀態,是領域發展性的一大困境。駐館藝術家已是常態,駐節評論人也很常見,駐館評論人想必不遠已?

評論人是擁有高精神獨立性的工作,而評論文字即便與演出作品息息相關,仍舊是完整的獨立作品,有個人概念、寫作技法,以及藝術啟發上的價值。為了保有對話、抗衡與培力的多重功能,評論是自由的,而且必須是自由的。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oNo7gAeC/


「對評論的提問」編註
於會員召募「倒數計時」期間,敝會刊登由四位會內的評論人撰寫之「對評論的提問」。本計畫承襲自2022年會員招募期間「評論的問題意識」,借用彼時編者吳思鋒之語:評論面向公眾,先於自我宣傳。(邀稿:余岱融)